77779193永利(中国)官方VIP网站-最新Best App Store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院新闻  >  正文

恰似春风拂面来——一位学生眼中的郭齐勇教授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06-09-20


编者按:8月23日,一位网友在郭齐勇教授的博客上发了一篇文章,在广大网友特别是我校师生中引起了很大反响。作为郭齐勇的弟子,作者以朴实的文字、深厚的感情,表达了对老师真挚的爱与崇敬,也深深打动了无数人的心。在欢庆教师节的袅袅余韵中,本报特摘发此文,让我们从一个侧面领略这位全国教学名师的风采。

点开网页,看到老师的照片,笑呵呵的样子,突然有点眼湿。

已经有六年没见面了,老师头发见少,皱纹见多,但笑容还是让我一下子回到从前,回到人文馆的课堂里,春风拂面的感觉……

第一次见到郭齐勇老师是大二时候的选修课上,《中国文化概论》,很多人会不由自主地选,但很少人会坚持不懈地学的一门课。老师不惯说教,总掺入自己的分析和感慨,声情并茂,充满了激情。每每说到痛快处,他会拍着讲台,仰着头,用很诗化的语言“朗诵”内心的感受;说到不忿处,他会嘴角微抿,引经据典、抑扬顿挫地表达他的不快。老师从不点名,即使课堂的上座率再低。他说,真正爱中国文化、爱国学的人,是要耐得住寂寞的。

上研究生的时候,我有幸师从老师。

老师是博导,著述颇丰,声名在外。在校内,却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个人。他骑一辆28的旧自行车,因为武汉常常下雨,车座上便总套着一个塑料袋子。无论怎样的天气,老师教课、谈事,都从不迟到。他对人极有礼,每每迎面遇见熟人,相距十几二十米已经翻身下车微笑打招呼了。这种礼遇,老师们受着,我们这些学生也一样受着。

每次拿着新写的文章去求教,提前打电话约定好时间,郭老师便会沏好茶,摆上水果等在客厅里。开门的时候,他总是拼命摆手制止我们换拖鞋,说家里没那么干净,不打紧。每有新书问世,老师给学生们一人一本,扉页上总是“××兄惠存”字样,男生们会因此得意很久。

老师待人宽厚,对请他修改的文章却要求极严。我们的论文经他的手后,都是遍体红字。大到文章架构,小到标点符号和格式,甚至尾注里所标的出处版本年份写错都会一一修正过来。看着老师的笔迹,我常常会羞红了脸。看到学生的好文章,老师会乐滋滋地送去给自己的老师看,他知道,他的老师跟自己一样,最开心的就是学生们有观点,能做学问。

老师对人几乎有求必应,却怕给人添麻烦。一次要搬家,我们去帮忙整理书籍,他为此极其不好意思。那天师母买了好多菜,跟奶奶在厨房忙了半天,给我们做了一大桌子菜。到后来我们都觉得这哪里是去帮忙,简直是去添乱了。也是那天,吃饭的时候,老师把在书房看书的八十多岁腿脚不便的父亲扶出来,向他一一介绍我们,然后才开始吃饭。席间爷爷、奶奶和老师都不停地给我们夹菜,师母则一直在忙活。老师非常开心,还喝了一点小酒,他说,“父母双全,兄弟无故,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君子的这三乐我可都有啊!”言下十分满足。

这些温暖的记忆,在打开老师网页的时候一下子清晰起来,鲜亮如昨。

六年过去了,疲于奔忙的生活常常让我忘记了自己的来处。不,不是忘记,只是难以想起。每一个新年来临的时候,都会收到老师亲笔写的信或贺卡。他的学生早已遍天下了吧,每一个收到这些笔迹的瞬间,我相信大家都会重新想起……就像我现在一样,即使有点点愧疚,但更多的是欢喜!(《武汉大学报》2006年9月15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