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79193永利(中国)官方VIP网站-最新Best App Store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哲院  >  正文

静守一隅,悠然治学:访哲学院秦平副教授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08-03-26

《珞珈新闻网》作者:自强新闻中心记者 邬嘉颐 陈吉吉 发布时间:2008-03-26-16-17

三月里安静的上午,阳光洒在哲学院门前的孔子像上。在这样的一派祥和中,我们迎来了今天采访的主人公——35岁的秦平副教授。

哲学院户外的长廊,有经阳光照射而投下的影子,微风过耳,鸟鸣啁啾。这位年轻的教师,脸上始终带着亲切的笑容,和经过的学生,同事们打着招呼。不远处,孔子雕塑手握“有教无类书”卷,笑着俯视这片哲学的净地。

私下里的秦教授,不同于课堂上激情澎湃的他。坐在长廊里的他,显得温文尔雅,安然平和。而不变的,是一贯的滔滔不绝,和无所保留。

关于过去

作为第一届人文科学试验班的学生,秦教授对过去的生活有着无限美好的回忆。强大的师资力量,油然而生的荣誉感,丰富的课程内容,都极大地充实着大学生活。每天三次,每次三个小时的散步,放慢了生活的节奏,也深刻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图书馆更是静心治学的宝地,每天七八个小时的读书,抄书,“四书五经”、西方哲学原著都成为了笔下文章、腹中底蕴。而睡前的孜孜阅读,则让他轻松地过了古文关,《汉书》、《史记》……无一不是在枕边读完的。

年少时的无畏轻狂,倒也为读书生活平添不少快意。回忆起本科时的琐事,不禁让人莞尔。他们当年的枫园学生曾私下评选“十大水货教授”,并封之以“水师提督大人”的称号。虽是年少轻狂的恶作剧,却也体现了学生对老师独特的评价,以及纯净的心态。

关于武大

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然后工作,秦教授看过了一年年武大樱花的开落。他说,武大是悠闲,闲散的,而正是这种悠闲,构成了武大的人文,一种灵性化的人文。身在武大的我们,往往会忽略我们的优越,忽略武大给予我们的无形财富。老师、学生、校园内弥漫的气息,都让在武大学文科成为一种幸福。“北大爱民主,武大爱自由”,轻松自在的聊天也能成就出色的论文。“除了学生,除了学校,没有什么吸引我的。”秦教授如是说。在不错的环境里,保持不错的心态,和学生打交道,做自己的学问,让他深爱武大,享受武大。

关于恩师

无论是讲课极富感染力的郭齐勇教授,还是教学严谨的李维武教授,秦教授都以尊崇的态度去回忆与他们之间的相处。他尊称郭教授为“先生”,以这样一种极富传统文化色彩的敬语去称呼他的老师。“大局观强,细节也很周到”的郭先生,对他有着深刻的影响。对待学生的亲切平和,宽大包容;出国前事无巨细的嘱托叮咛;锻炼学生在课堂上用双语讲课,参加国际大会的会务……这一系列的往事,都镌刻在一个学生对恩师的景仰中。如今,他也成为一名老师,像他的先生一样,尊重知识,与学生平等相处。

关于修养

大学是一个单纯的地方。在秦教授看来,大学生要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太社会化就没有了自己。学做学问,更要学做人。“三分儒气,六分傲骨,还有一点不合时宜”,这是他所诠释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或许这也是他所坚持的学者风范。与社会保持适当的距离,把握好出世入世的尺度。

有着良好口才的秦教授,对待口才的培养自然也有独到的看法。他认为,培养口才最为重要的是培养敏锐性和广泛性。敏锐性即指能够把握准确的信息,广泛性则指自身的知识储备量。两方面结合后,更要胆子大,敢于说话。还要注意删去一些可有可无的口头禅。而对于武大辩论的现状,秦教授则认为其丧失了辩论本身的乐趣。“有理不在声高”,辩论的精彩在于互相发现闪光点,而非计较于胜负。辩论应该是知识的交流,幽默的精神,和说话的权利。

关于“名嘴”

秦教授本人并不欣赏"四大名嘴"的说法。在他看来,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特色。表达好的老师固然是种财富,能够很好地激发兴趣。但武大有各种各样的老师,这些老师都可以说是学校的无形资产。或亲切和蔼,或严厉严谨,或低调治学,各种风格的老师都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

樱花树下人声嘈杂,而哲学院却宁谧安静,哲学以平静的心态去钻研、探索、思考。在安安静静的上午,与秦教授闲聊一般的采访,让人如入哲学殿堂,悟到西方哲学的思辩,中国哲学的灵性。

静守一隅,悠然治学,让这位哲学院年轻的教授淡然,睿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