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哲学史学会2019年年会暨“中西哲学比较——现代汉语哲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9-12-08
本网讯(通讯员 侯丽娜)2019年11月30日湖北省哲学史学会2019年年会暨“中西哲学比较——现代汉语哲学”学术研讨会在武汉荷田大酒店会议中心召开。此次大会由湖北省哲学史学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承办的,来自武汉部分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近60名专家学者及博硕士研究生出席了此次会议,共同围绕“中西哲学比较——现代汉语哲学”这一主题展开学术交流。
本次年会的开幕式由学会秘书长秦平主持,会长吴根友、副会长张廷国、戴茂堂、储昭华分别在开幕式上致辞。在致辞中,吴根友教授强调比较哲学研究正当其时,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哲学研究应开拓新的视野,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拉丁美洲、南非以及中东哲学,发挥知识视野与思想视野的交互作用,以思想含摄知识、用知识更新思想,进而推进当代汉语哲学的创造性发展。张廷国教授则以邓晓芒先生目前正在开展的形而上学研究为切入点,提出如何构建具有汉语特色的哲学体系以及当代形而上学的重建何以可能等问题。戴茂堂教授通过深度分析“较真”一词的哲学意涵,指出真理是在比较中产生的,人在比较中成其为人,哲学亦在比较中得以发展。并就现代汉语是否适合表达哲学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储昭华教授分享了自己目前正在思考的一个政治哲学议题:传统政治思想中所谓“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的说法,究竟应如何理解?并通过剖析政道与治道等问题,对牟宗三的相关诠释做了深度的反省和批评。
在大会主题发言中,华中农业大学萧洪恩教授从“中华民族哲学”的角度切入,阐明传统儒学内含“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情怀,因此儒家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不只存在于汉族文化区域,全国35个少数民族都对儒学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他认为中国哲学的登场应包括中国少数民族哲学的登场,因为儒学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财富。
武汉大学吴根友教授则强调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比较哲学研究正当时。他认为比较研究首先不应判教,应求异中之同、析同中之异;其次比较应避免比附和偏见,真正的比较哲学研究应当建立在对双方有真切认知的基础之上;最后他指出比较研究的最终目的不是消灭和同化对方,而是寻求会通与理解。
湖北大学李家莲教授讨论了阴阳概念在斯洛特(Michael Slote)情感哲学中的本质与功能问题,她认为阴阳概念在斯洛特哲学中有其内在原理和运行机制且具有创新性,是情感内部所蕴含的一种本质。这一研究视角揭示了传统中国哲学元素在当代汉语哲学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湖北大学周海春教授的报告题目为“中国哲学杂谈”,主要探讨“道问学”视角下的中国哲学,此“道问学”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狭义的“道问学”,非专指儒家哲学。他强调讲“道”不比讲理性差,知识论的理性存在其局限,而“道”有“路”有“能”,哲学即道路。同时他还提出梦醒是哲学的本始体验、连叔有哲学家的样子、明哲保身是中国的哲学宣言等新颖命题,为当代中国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湖北省社科院贾继让研究员分析了张东荪如何通过语言的进路来分析中西哲学之间的差异,他分别阐述了张东荪对语言和文化的理解以及二者之间的理论关联。以之为基础,他还具体分析了张东荪对中西哲学、文化在思维方式上之根本差异的相关看法。
安乐哲所提出的“儒家角色伦理学”,在学界引起了不少讨论。华中科技大学李明书教授认为,以之为视角,可以重现反省生命伦理学的可能性问题。他指出,按照角色伦理学的思路,人须透过自身在国家、政治、社会、家庭中的角色来进行自我定位,且角色伦理学特别关注人的现实处境。儒家角色伦理学的理论特质,与生命伦理学试图结合一般性的伦理原则与具体情境之特殊性来思考特定问题的致思路向高度契合。
湖北大学肖雄教授试图对牟宗三“智的直觉”概念提出新的阐释,他指出“智的直觉”概念在牟宗三哲学中的发展演变分为直觉的解悟、超理智认识心、内容真理之体证、无限心或本体之自由四个阶段。他特别分析了牟宗三“智的直觉”概念与胡塞尔现象学及海德格存在论哲学之间的理论交涉。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夏世华教授主要以《孟子·万章》文本为切入点,探讨早期儒家的禅让学说,并着力考察孟子对早期儒家禅让学说的反思与重构。他指出孟子的重构,仍然继承了早期儒家禅让学说中尊贤尚德的精神,并通过严格的程序设计,肯定了除了代表天意的民意广泛认同以外,任何个体的权、位授予或自主宣告权力都不具有正当性。
在大会闭幕式上,由武汉大学储昭华教授代表学会作会议总结。他指出各位学者的报告视角新颖,对推进中西比较哲学及现代汉语哲学的进一步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他倡议各高校研究生积极投稿,参与湖北省哲学史学会的学术交流活动。
至此,湖北省哲学史学会2019年年会暨“中西哲学比较——现代汉语哲学”学术研讨会圆满落幕。
(编辑:邓莉萍 审稿:严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