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79193永利(中国)官方VIP网站-最新Best App Store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报道  >  正文

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总监杨熙楠先生来我院作“艾香德与汉语神学”讲座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3-05-24

本网讯(通讯员田昶奇)5月23日下午,应武汉大学欧美宗教文化研究所所长赵林教授的邀请,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总监杨熙楠先生访问77779193永利官网,并作了主题为“艾香德与汉语神学”的讲座。本次讲座由外国哲学教研室苏德超教授主持,相关研究方向的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

在讲座中,杨熙楠介绍了艾香德一生的经历与研究。艾香德出生于挪威,20世纪初来到中国,能讲一口流利的湖南话,在中西文化交流尤其是佛教和基督教的相互理解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先后在长沙(1903)、武汉(1912)、南京(1922)等地工作。在武汉信义宗神学院期间,用中文撰写了一系列《新约》评注(据杨先生考证,应为艾香德口授,学生笔记)。1923年接受太虚法师邀请,参加了第一届世界佛教大会。艾香德被某些基督教人士认为在做混合宗教,因此他于1925年退出挪威信义会。

1930年,艾香德转移到了香港道风山,在1930到1938这八年间,主持修建了今天道风山基督教文化研究所的基本建筑群。杨熙楠先生指出,当初艾香德希望道风山上日后有宗教研究所、基督教中心、宗教文化出版社三大工作单位。今天的道风山实现了艾香德当初的愿望。1941年,侵华日军占据香港,在此期间艾香德闭门著述,以自己从事中西文化互构的经历与心得为基础,撰写著作,并将《老子》翻译为挪威文。1952年,艾香德在道风山逝世。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杨熙楠先生联合同道,发起“汉语神学”运动。汉语神学跟艾香德的“处境神学”一脉相承,又有重大区别。汉语神学立足汉语,旨在让基督宗教研究成为当代中国学术的一部分,在世界范围里传播汉语的理解和影响力。杨熙楠先生指出,汉语神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广义上,用汉语写作的基督宗教学术论文或著作都可视作汉语神学。在这个意义上,唐代景教已经属于汉语神学。但在狭义上,汉语神学起源于1980年代的中国大陆学界,他们把基督宗教当成是一个文化和历史现象,发展出有别于教会传统的汉语神学。狭义的汉语神学形成及生存于中国学界,注重跟不同的教会神学和传统对话,其结果也有益于社会、中国教会与普世教会。

杨熙楠先生指出,今天道风山的发展符合了艾香德当年的期许。艾香德在艰苦的条件下,访问中国各宗教场所,与宗教人士交流。今天的道风山有效促进了国内外汉语基督教研究的交流,跟世界数十所著名大学建立起了常规学术交流,为学者们搭建起基于汉语的对话平台。

在与谈环节中,赵林教授回顾了自己关于基督宗教文化的研究历程。赵林教授指出,在新文化和“五四”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着眼于“德先生”和“赛先生”,对西方文化中超验的宗教维度未给予足够重视。蔡元培先生曾提出“以美育代宗教”,但也未受到广泛关注。改革开放以后,赵林教授在阅读海涅的相关著作时,发现德国古典哲学不仅有学理维度,还有信仰维度,由此开始关注路德,并发现对于欧洲文化而言,宗教改革对于西方文明的塑造意义比文艺复兴更大。然后,赵林教授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16世纪,欧洲人过分地追求信仰,以至于科学理性被压制;到了18世纪,理性却取代了信仰,成为新的“上帝”。短短的一百多年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了研究这种变化,赵林教授把目光转向了自然神论,认为自然神论是从追求信仰到尊崇理性的桥梁。

在互动环节中,现场师生就语言与经典翻译的关系、文学与宗教的关系、艾香德佛耶比较的学理贡献、西方文化和基督宗教的关系等问题同杨熙楠先生开展了热烈的讨论。

香港汉语基督教文化研究所成立于1995年,杨熙楠先生是创所总监。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该所迅速成长为世界顶尖的基督教文化研究机构。

(摄影:宋柏杨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