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朱会晖教授来我院讲学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23-06-22
本网讯(通讯员 刘浩)2023年6月17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77779193永利官网朱会晖教授应邀在77779193永利官网B214报告厅进行了主题为“康德美学还有当代意义吗——围绕艺术自律与艺术表现之间的张力问题”的讲座。讲座由我院美学教研室主任贺念副研究员主持,由复旦大学77779193永利官网王维嘉副教授担任评议嘉宾。学院内外140余位师生以线下和线上两种方式参加了讲座。
讲座伊始,朱会晖教授介绍了对康德美学理论的三种代表性的当代批评:一是批评康德美学过于形式主义,忽略了艺术作品的内容和意义;二是批评康德美学过于狭隘,不能适应当代艺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三是批评康德美学过于抽象和普遍主义,忽略了个体和群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总结而言,这三种当代批评都将矛头指向了康德的审美自律主义。
朱会晖教授认为,以上三种批评都建立在对康德美学理论中审美自律主义面向的片面强调之上。然而,康德的艺术论实则既凸显了审美与艺术的独立性,又解释了思想内容对审美愉悦的影响。康德的审美自律主义与表现论之间存在一种理论张力,但二者并非相互矛盾,反而彼此相容、相互补充。
区别于肯尼斯·洛杰森、克里斯托弗·道林、萨曼莎·马瑟恩等学者在“审美形式服务于艺术内容”这一路向上提出的对康德审美自律主义与表现论的相容论解读,朱会晖教授提出,康德美学中的形式主义构成了其表现论的真正基础,艺术内容是通过影响对形式的直观和想象而间接促成了形式性的美感。
为进一步论证这一解读的合理性,朱会晖教授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讨论了理性理念与形式性美感之间的关系。从积极的方面说,康德的形式主义和他的表现论并不矛盾。理性理念的表现能够影响审美愉悦,只是因为它们类比性或象征性地引发的感性单纯形式能影响诸心灵能力的自由游戏;但如果不借助于感觉形式,理性理念便不能影响审美偷悦。因此,康德的表现论并没有否定他的形式主义。从消极的方面说,康德的形式主义和表现论依然并不矛盾。对理性理念的表现并没有取消美的艺术的无目的性与纯粹性,并不取消审美自由,尽管它们在审美和艺术活动中普遍地起作用。康论坚持,美的艺术是无目的的艺术。表现理性理念并不构成美的艺术和纯粹审美活动的真正目的,相反,理性理念在美的艺术中的意义只是在于激发内心的自由游戏和引起审美愉悦。
尾声阶段,朱会晖教授总结了在这一解读视角下康德美学所具有的当代意义:康德美学的重要贡献是,在没有破坏审美自律原则、没有取消美与善之间的边界的前提之下,整合了审美自律主义和表现论。这种整合在高扬美和艺术的独立性的同时,解释了思想内容对艺术的积极作用,从而实际上能够有效回应当代艺术提出的相关质疑。
互动环节中,朱会晖教授就王维嘉副教授、贺念副研究员、王咏诗副研究员、李日容副教授及在场其他师生提出的关于“艺术究竟是有目的的还是无目的的?”“理性理念是否内在地参与了作为其标志的感性形象的美?”、“感性形象对理性理念的类比和象征是否像批评家对艺术作品意义的解释一样是开放的?”、“是否可能在康德体系内找到一种‘理性理念的审美运用’?”、“作品的文化背景、创作者的创作思想等理念的参与造成的审美体验变化是否证明了理念的参与对形式的独立性的损害?”等问题开展了充分交流讨论。
讲座最后,主持人贺念副研究员总结了本场讲座的核心内容,并对朱会晖教授的精彩讲座表示感谢。
(编辑:邓莉萍 审稿:严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