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平研究员畅谈信息时代的社会历史观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6-06-21
6月19日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原副所长、现《世界哲学》主编、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伟平研究员应邀来到武汉大学77779193永利官网,在学院大报告厅为本院师生做了题为《知识经济与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的精彩讲座。
孙伟平研究员从知识经济兴起的背景谈起,认为生活在今天的我们是非常幸运的。因为今天这个时代是人类有史以来三种社会形态并存的时代,特别是在中国,既存在着农业经济形态和工业经济形态,同时我们又正在向信息经济发展,使得我们有机会在体验三种不同的社会形态变化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20世纪下半叶,在世界上发生过的最为重要的经济事件,就是美国与日本的经济地位转变。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直逼美国,成为世界第二。但90年代,美国提出并大力发展知识经济,很快走出了经济衰退并拉开了与日本的距离。这不能不引起人们从理论上思考知识经济问题。
孙伟平研究员接着剖析了知识经济的特点,认为与传统的工农业经济相比,知识信息经济具有这样一些不同的特点:第一,信息成为最重要的社会资源,成为生产力系统中最为重要的生产要素。第二,在信息网络技术的作用下,信息、知识日益渗透到生产力各要素之中,全面改造、优化、提升生产力各要素,从而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第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智能化日益加强,新型的信息产业获得了跨越式发展。第四,与产业结构的调整相一致,劳动力结构也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以体力劳动为基础的经济正在向以脑力劳动为基础的经济转变。第五,经济发展日益依赖于科技创新,科技创新与生产日益一体化。第六,科技、教育与人才竞争,成为市场竞争、国际竞争的主旋律。
在此基础上,孙伟平研究员揭示了知识经济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双重效应。就正面效应而言,主要包括以下这些:一是资本观的重大变化。传统的资本观认为,只有物质资本、货币资本等有形资本才是资本,信息时代的新资本观则认为,资本既包括有形资本,也包括无形资本;而且,由于知识经济突出了信息、知识的作用,信息资本、知识资本等无形资本更为重要。二是资源观的新变化。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无形、可分享、可创造的知识之价值的突显,导致社会的资源观发生了重大变化。三是劳动观与人才观的变化。脑力劳动在生产中产中的作用与地位日益重要,知识分子成为主导人才。四是价值观的变化。劳动价值论需要与时俱进地得到发展,并与知识价值论相互补充。五是知识创新成为生存发展的要诀。在知识经济社会,知识的创新和传播应用是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形式。六是经济发展更加人性化。就负面效应而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所有权与剥削方式发生变化,所有权形式更为复杂难辨,剥削方式更为间接与隐秘。另一方面,产生了数字鸿沟与新的社会不平等问题。所谓数字鸿沟,是指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人们在拥有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通信设备、掌握和利用信息技术、以及知识创新等方面的差别,以及由此导致的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领域的不同机遇、不同地位和不同状况。在信息时代,数字鸿沟、信息贫富分化、信息贫富差距问题的存在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这造成了新的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反过来又阻碍了建立更广泛的全球联系,迟滞了全球的信息化进程。特别是由于数字鸿沟一些信息贫困者被社会排斥在外时成为多余的人口,其处境是十分悲惨的。在信息时代,使传统农民和产业工人实现知识化与信息化,转变为新型的农民与工人,这是国家与政府的责任,也是我们理论工作者的责任。
在互动阶段,孙伟平研究员精彩地回答了现场师生的提问。最后主持人赵士发教授做了简要点评。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马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