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79193永利(中国)官方VIP网站-最新Best App Store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报道  >  正文

Thomas Aquinas论情感与德行

点击次数:  更新时间:2014-05-05

4月24日美国天主教大学神学与宗教学学院Nicholas Lombardo教授在我院报告厅为我院师生带来了题为《Emotion and Virtue in Thomas Aquinas》的精彩演讲。

Nicholas Lombardo先生就别人对于Aquinas的情感学说的质疑开始,很多人很惊奇Aquinas好像并没有很多关于情感的论述,他一向是保持着与读者的距离感,使人怀疑Aquinas本人有没有感情,Nicholas Lombardo的回答是Aquinas有情感学说,而且这对Aquinas的人论是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般认为激情(passion)和理性是格格不入的,他们的关系是主导与被引导的,但是在Aquinas那里并不是这样的。这里首先要确定的Aquinas本人使用的术语是passio,通常翻译为emotion,因为Aquinas那里使用的passio的范畴要大于英文passion。Aquinas首先区分了两种激情:普遍激情(generic passion,或者叫类情感)和特殊激情(specified passion)。普遍激情我们通常理解在道德中是中立的,并没有对错,这在Thomas那里并没有不同,因为Thomas认为普遍激情其实只是概念上的,它需要遇到一个对象使自身得以实现,从而形成特殊激情,特殊激情是承载道德判断的任务,但这并不是说明普遍激情毫无作用,普遍激情是特殊激情的判断标准,也就是说Thomas将普遍激情上升到了一个本体论的高度,因为普遍激情是在人类自身中的,它通过特殊激情影响我们的道德行为,从而影响我们的自我修养,所以,普遍激情是标准。而类情感也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与理性相悖,必然是一方被另一方强制主导,Aquinas认为我们的情感没有理性自身无法出现,因为情感中的标准是类情感,这是需要理性的,通过理性它自身得以发生,通过具体对象在道德中行为。

我们就会看到Aquinas的情感学说的具体内容,我们并不是在特定处境下面按照某一标准产生相应的情感。悲伤不一定就是恶的,当我们发现自己对别人不公平对待的时候我们的悲伤是正确的,这种表达是根据我们自身中的情感发生的,但是我们的悲伤来自我们抢银行行动被阻止了,那我们的情感行为就是恶的,这个层面上我们可以进行道德判断。我们可以看到Aquinas其实是将我们的人类本质或者本性上升成为了人类的律法,这在现当代心理学中是一致的,Aquinas首先是神学家,但是在他的学说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待人本身与其他人的不一样,他是肯定人的地位和自我选择的。

托马斯通过比较斯多亚派与亚里士多德主义逍遥派的分歧来进一步阐述自己的主张。斯多亚派认为所有的情感都是恶,而逍遥派则认为适度的情感是善。托马斯认为,两者的区别从字面上看很大,但实际上却很小,或完全没有。由于斯多亚派没有区分感性和理性,因而也没有区分感性意欲与理性意欲。进而,他们没有把灵魂的情感从意志的活动中区分开来,他们把意欲方面的任何合乎理性的活动都称之为意志,把任何超出理性之外的活动称之为情感。因此,遵从这种观点,斯多亚派的图利才会认为所有的情感都会纷扰灵魂,一切情感都是灵魂的疾病,是不健全的,疯狂的。而逍遥派则认为感性意欲的所有活动都是情感,当他们受理性控制时,就被认为是善,不受理性控制时就是恶。图利反对逍遥派的观点,他认为“每一个罪恶,尽管适度,也应避免。就像身体,尽管有适度的不适,仍然是不健康的,这就意味着灵魂中的情感或纷扰是不健康的。”托马斯指出,图利显然是错误的,因为,对于情感来说,没有必要总是与理性的命令相违背。所以,只有与理性命令相违背的情感才使我们倾向罪恶,但只要它们由理性控制,它们就与美德相关。因此,除非当情感不受理性控制时,它们不能被称作是灵魂的疾病或纷扰。

情感除了因为与理性的关系而具有善恶外,托马斯认为,有些情感属性上就具有善恶。如奥古斯丁曾说同情与美德相关。另外,亚里士多德也说过,害羞是一种值得称赞的情感。因此,有些情感根据其属性而具有善恶。因为,我们应该把情感与行为相联系,即像一个行为的属性一样,情感的属性也从两方面考虑,首先,从自然属性考虑, 那么,道德的善恶就与行为或情感的属性无关。其次,从道德属性考虑,由于是自愿的、受理性约束的,那么,在这个意义上,道德的善恶与情感的属性有关,只要情感趋向的对象自身与理性相符,或相悖,就像害羞是基于畏惧,而嫉妒是由于他人的善而悲伤,因此,情感与作为外部行为的相同属性一致。趋向善的情感本身就是善的,如果它趋向的是真正的善,同样,避免恶的情感本身也是善,如果它避免的是真正的恶。另一方面,具有厌恶善和趋向恶的情感本身就是恶。托马斯甚至还认为,虽然在非理性动物中,感性意欲不可能服从理性。然而,只要它们由一种自然判断力引导,这种能力服从于较高的理性即神的理性,那么,在它们身上就存在着与情感相关的某种道德善的相似性。

在讨论了情感自身的善恶以后,托马斯接着就考察情感对行为善恶的影响。他反对任何情感都会减少一个道德行为的善的观点。没有任何符合理性的事物减少善,因此,符合理性的情感不减少道德行为的善。斯多亚派之所以认为任何灵魂的情感都会减少行为的善,是因为他们认为灵魂所有的情感都是邪恶的,而恶的事物要么完全毁灭善,要么减少善。所以他们认为“通过情感我们除了了解被认为是纷扰或疾病的感性意欲的无序运动之外,再没有其他什么。”但是,由理性控制的适度的情感与人的完善有关,因为理性是人类之善的源泉。理性由于在与人相关的更多事物中的延伸而更完善,因此,没有人置疑它与受理性法则控制的外部行为的道德的完善相关。由于情感服从理性,它就与人类善或道德善的完善相关,在这种善之中,情感本身也是被理性完善的。因此,正如人不仅意欲善,而且要在行为中实现善一样,人不仅在意志方面趋向于善,而且在情感方面也要如此,才是与道德善的完善相一致。正如《圣经》(诗篇83.3)中说:我的心灵与肉体在上帝那里得到欢乐。托马斯指出,通过心灵,我们理解意志的善,通过肉体,我们理解情感的善。(魏亚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