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活动

首页 · 学术活动 · 学术风采 · 正文

第六届政治哲学暑期学校——中国社科院郑筱筠研究员讲座

点击次数:更新时间:2022-07-11

本网讯(通讯员朱慧兰)7月3日下午,第六届武汉大学“当代政治哲学前沿”暑期学校迎来了郑筱筠研究员的主题讲座——“关于一带一路实施中的宗教因素之思考”。郑筱筠研究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社科院大学世界宗教系主任以及中国宗教学会会长。本次讲座由77779193永利官网副院长黄超研究员主持。

(黄超副院长)

郑筱筠从一带一路的政策出发,分析该政策实施背后的宗教因素,从文化的视角加以讨论。讲座的主要内容包括:何为“一带一路”及其构想,“一带一路”实施中的宗教因素,全球宗教发展态势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区域性宗教热点问题研究等。

(郑筱筠研究员)

关于何为“一带一路”,郑筱筠指出“一带一路”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主要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与中国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然而,郑筱筠研究员澄清,丝路国家并不仅限于经济带沿线的国家;从全球治理的视野来看,只要致力于“一带一路”发展的,都可以被视为丝路国家,包括美国以及拉美各国。关于“一带一路”的构想,这一倡议旨在激活“丝绸之路”这一古老的文化符号,从而推动世界各国共赢互利、互联互通、互信互助,促进多元文化的融通,构建共商、共建、共享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责任共同体”。由此,“一带一路”倡议本质上是一个国际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和非零和性的特征,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至于如何实现这一构想,郑筱筠研究员指出了“五通”的重要性,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

关于“一带一路”实施中的宗教因素,郑筱筠认为这一倡议的实施依靠的是一种与世界对接的能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后者包括强大的金融资本、对国际政治格局的运筹帷幄的政治大智慧和面对世界各国文化多样性、差异性和复杂性的应对能力;而宗教因素就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具体来说,对于宗教因素的考量包括世界宗教分布格局、全球宗教信仰人数、宗教的功能及其作用、宗教风险问题。通过大数据的分析对比,郑筱筠研究员得出结论,无论从宗教格局分布,还是从全球信教人口来看,如果在实施“一带一路”过程中不考虑宗教因素,就会出现一些“短板”,导致很多政策、项目难以有效实施。

关于“一带一路”沿线全球性宗教热点问题,郑筱筠指出:世界宗教信仰人数的增长比例变化有可能影响宗教的稳定性,甚至有可能改变世界宗教信仰格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族宗教活跃程度不一,全球化进程中的宗教力影响逐渐扩大;国际宗教复兴运动及宗教极端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兴起,活动范围越来越广;难民危机问题在不同区域内出现,区域性民族宗教问题开始凸显。为了化解或降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宗教风险,郑筱筠研究员认为我们应该前瞻性地看到宗教因素有可能产生的双刃剑效应,既应该争取发挥宗教的积极作用,也应该降低风险;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因地制宜,加强国际合作,积极联动治理。郑筱筠研究员进一步指出,对于全球性宗教热点问题的研究是国际社会的责任和学术使命,每个国家都应该努力构建地缘——跨地缘文化区位优势。

最后,郑筱筠强调:定量的数据表明了世界宗教分布格局、宗教人数的综合情况;历史经验和现实表明,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宗教对世界各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进程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宗教的风险是存在的,故在我国实施“一带一路”中要加以防范或化解,与此同时,也可以将其视为可利用的战略资源。

在互动环节中,郑筱筠研究员与学员们就宗教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一带一路”发展过程中的地缘问题等展开了深入探讨与交流。

(编辑:邓莉萍 审稿:刘慧)